乡居纽约(二):五十年前,我去墨西哥离婚
这是奴隶社会的第 2403 篇文章
题图:本文配图皆由文中主人公提供。
作者:番茄,资深诺友,法律出身的文艺中年。工作10年+后,跑去美国法学院当学生,旅途偶遇人生伴侣,定居纽约哈德逊河谷。热爱生活,也被生活善待的终身学习者。
说起纽约,总是很容易想到“纽约客”。其实如果你住到纽约就知道,只有那些住在纽约 City 尤其是曼哈顿的人才会被称呼或自诩“纽约客”,其他城外的人就没有这个标签了,就像法国人认为巴黎城内才是“本省”,巴黎城外的地区则统称为“外省”一样。
几年前,纽约摄影师 Brandon Stanton 创办了一个摄影项目《Humans of New York》,通过曼哈顿街头人像摄影,收集了很多普通尤其是底层纽约客在纽约城里追寻美国梦的故事,引起很大反响。最近我在读一本书《Goodbye to All That:Writers on Loving and Leaving New York》,是一本曾经生活在曼哈顿的作家关于纽约 City 的回忆录,回忆的往事都是发生在纽约城里的大街小巷,足以打动人心,主人公便是传说中的“纽约客”。既然称为“客”,也许就注定了他们是“过客”的宿命。
可还有一些人,他们散居在曼哈顿城外方圆一两百公里,一片出了 Bronx 就被称为纽约上州的地方,甚至可能一个城镇都抵不上曼哈顿一栋大楼的常住人口,他们也被称呼为“纽约人”,却不是“纽约客”。既然不是“客”,便也意味着别于那些“客”的匆匆而过。他们安于一隅,在与曼哈顿近在咫尺又远离繁华的纽约乡村,过着平淡却也有故事的生活,是寻常人的平凡故事。
今天的故事是《五十年前,我去墨西哥离婚》——
在我分娩前一个月,一起上瑜伽课的美国老太太们,按照美国风俗为我组织了一场 baby shower(产前派对),带着礼物来为我祝福。海伦太太是其中之一,带了自己手工做的小毯子来参加。相比瑜伽课后的寒暄,那是我们第一次有了深入交流。
之后我们互留了联系方式,某天她路过我家楼下,打电话给我,上来坐了坐。这一坐聊了很多,她还特意掏出随身携带的家人照片给我逐个介绍,我才知道,海伦太太前不久刚刚庆祝了和丈夫的五十周年纪念日。这段金婚是她的第二段婚姻,第一段婚姻持续了五年。从五年和五十年,这样的故事吸引并打动了我。
▲ 从结婚到金婚
五十年前,即使在美国,离婚也不是一件轻易的事情,少有人选择离婚。这其中有社会因素,也有程序被人为设置得繁琐的缘故。
海伦说自己当年因为年少无知,不顾父母反对走进第一段婚姻,结果婚后发现,果然如父母预料,对方完全不合适婚姻生活,毫无家庭责任感。恋爱时各种花哨和浪漫,让她当时眼里只觉得对方迷人,婚后才慢慢体会到这段婚姻仿佛踩在棉花上一样不踏实。
前夫婚后不仅不愿意找份正经工作,继续如婚前一般成日游手好闲,在各种奢侈品店和艺术品店进出,还把家里主要的经济来源——海伦的工作收入随便挥霍。这位前夫当年可是被MIT(麻省理工学院)通过Gifted Program(美国公立学校的天才儿童项目)录取,后选择肄业的。少女时期的海伦,被对方所谓的聪明才智迷得头脑发热,完全看不到走进这段婚姻的风险,也听不进别人包括父母的意见。
最夸张时,海伦竟然听从对方的花言巧语,提前支取工资账户上的全部社保金买了一辆豪车,只是为了到处炫耀。前夫虚荣感满足的背后,是这个小家日渐捉襟见肘的日子。
女儿的出生也未让他改变,依然不着家的到处晃荡,让海伦对其日渐灰心。女儿三岁时,海伦毅然决定并单方提出协议离婚。可因为纽约州设置了各种离婚条件和程序,让离婚手续长达两年。海伦说既然决定了离婚,就一刻也不想耽误,不愿意继续勉强和对方同住在一个屋檐下。
她四处打听下来,墨西哥可以迅速办理离婚手续。于是,她生平第一次独自出国去墨西哥,在当天申请并办理好离婚手续,如愿获得了女儿的抚养权,还顺便在墨西哥度了一周假再回家,庆祝自己重获自由。
离婚手续办好后,海伦马上搬出和前夫共同的房子,带着女儿回了娘家。那个年代的美国,保守的社会风气下,乡下更少有离婚的。她的父母不但没有责怪她,反而为女儿终于想通并主动摆脱了这段他们不看好的婚姻欣喜不已,让女儿安心住下,还主动提出帮忙照顾外孙女。
海伦谢绝了父母的好意,用自己的积蓄买了一个二十平米的拖车屋设置在父母房子旁。在经历过婚姻并成为母亲后,她不再想回到父母身边,想有自己独立的生活。
单亲妈妈的那段日子,靠着她继续当高中英语老师的工作维持生活。海伦说,自己最庆幸的就是婚后没有像那个年代大多数美国女人一样,放弃工作、回归家庭,让她有底气也有经济能力离开那段她觉得不幸福的婚姻,独立承担起养育女儿的责任。
讲起第一段婚姻的选择,海伦的口气充满了戏谑和自嘲。听说这位前夫离婚后,女友倒是不断,在数年后,娶了一位年长自己八岁的女人,数年后离异又娶了这个女人的孙女,两个人相差好几十岁,之后离异单身至今。
▲ 岁月从不败美人:五十年前后
芳华正茂的海伦曾和很多同龄人一样,爱慕过那些飘渺、浮华甚至虚荣,比如被对方为自己写的诗打动,跟着对方出入高大上的场合,分娩出院时坐着豪车在小镇上招摇。即使她出身于富足之家,父亲是农场主,母亲是画家,自己毕业于顶尖女校,可那时当局者迷,只觉得对方的一切都目眩神迷,对其性格弱点视而不见,对家人的忠告充耳不闻。直到自己在这段婚姻里一天天被消耗得不快乐而负累才幡然醒悟,悬崖勒马,及时从他人手上收回了自己交付的幸福。年轻时在感情婚姻选择上犯糊涂不稀奇,及时止损,才是给自己未来的幸福铺路。止损越早,以后的幸福之路就越长。
▲ 五十年前恋爱时
沃伦先生之前有一段不愉快的婚姻。当初在海军服役退伍后,兴冲冲回到家和前妻团圆时,却发现前妻不仅没有重逢的喜悦,还变得更加冷漠。当沃伦提出想要一个孩子时,对方也不愿意。某一天,沃伦下班回到家,发现家徒四壁,前妻竟然一声不吭带着所有家当搬回了娘家,只发来了一封要求解除婚姻的信。沃伦当时就懵了,想起了过往,对前妻更多了几分怨意。当初结婚时,他就觉得奇怪,妻子隔三岔五就要回娘家,起初以为她是独生女恋家。他每次去娘家接她,岳父母对他也不甚热情,明显瞧不起穷苦人家出身的他。婚姻里,前妻对自己一直是不冷不热。服役期间,自己写信回家也少有回应。“她从来没有心和我过日子,那时她只是到了年龄,听父母的话想找个人结婚,从没有对我真心过”,沃伦先生感叹。听说这位前妻之后终身未再嫁,独居至今。——被父母宝贝了一辈子的前妻也许始终无法学会如何处理一段亲密关系,而选择孤独终老。
因为第一段婚姻而受伤的沃伦先生在被朋友介绍给海伦前,对再婚还心有芥蒂。只是实在抹不开朋友的好意,最后一刻才答应去,也没抱着什么希望。结果在看到海伦第一眼时,就被眼前这个优雅大方的女人打动。
但还是出于自己当时的经济窘迫而有所顾虑。只有高中文凭的他,退伍回来正到处求职并没有稳定工作,而海伦父亲有个大农场,海伦自己本身也是瓦萨学院毕业(美国顶尖文理学院,曾和耶鲁是姐妹学校,是那个年代的常青藤级别),又有一份高中老师的工作。他怕海伦父母不会同意把女儿嫁给自己。
结果,海伦父母尤其是海伦的母亲看中了沃伦先生的踏实和敦厚,对他的出身没有任何轻蔑,并鼓励女儿考虑接受这段感情。于是,在海伦父母的支持下,双方约会了大半年后就在一起了,沃伦先生接纳了海伦和前夫的女儿,并视为己出,后来他们又有了两个女儿。
▲ 全家福
两人婚后不久,沃伦在州政府谋到了一份差事,薪水微薄,也不甚喜欢,但苦于自己只有高中学历,找不到更好的机会。海伦发现丈夫对自己的教学工作有兴趣,就鼓励他去大学进修,拿到文凭以拓宽自己的就业选择。美国政府对退伍老兵有政策,为其退伍后的再教育支付全部学费,沃伦先生就接受了妻子建议,申请了本地社区大学的课程,一边工作一边进修。半年下来,竟然也考出了 B 的成绩,连他自己都意外。当年他退伍回来也有念头去上大学,可受到前妻的严重鄙视,他在被打击得自卑后就断了念头。而这次在海伦鼓励下尝试的结果,让他意外也备受鼓舞。
看到沃伦先生半工半读下取得的成绩,海伦又建议丈夫辞去工作,全职学习以取得更好成绩,争取早日毕业。沃伦先生确实对当时的工作并不喜欢,可好歹是个“铁饭碗”,社会福利也不错,对一家人来说是一个经济保障,就犹如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因此犹豫不决。在妻子的再三鼓励下,他终于下定决心,辞职后全职就读并最终以全 A 的成绩毕业。
退休后的生活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那些一起行过的山山水水,一起看过的日出日落,一起品过的美食佳酿,一起实现的美好夙愿,便是爱情最好的模样。如果要走过弯路才可以相遇,才能有缘一起走这么远的路,那么一切都值得。夫妻俩 1999 年到中国旅行一个月,去了北京、广州这样的大城市,还走到广西、新疆这样的腹地边陲,对中国的自然和人文都产生了深深的喜爱。海伦太太特意把他们在中国的每天行程和自己当天的日记整理出三大本,有行程安排,也有诗歌、随笔这样的心情记录,在让我重温 20 年前中国经济起飞前模样的同时,也感受了一个外国人眼里对中国的好感。
当我问海伦,五十年前,是什么让她不顾世俗眼光那么决然离婚时,她说:“我就知道自己和前夫过不到一起去,为什么要浪费时间?”虽然当单亲妈妈不容易,可当时一份稳定的工作让她承担得起自己的决定。当她再遇到现在的先生时,她又果断地再次选择了婚姻。那份对爱的勇敢和担当,让人佩服。说到底,这一切都源于她知道自己在爱情、婚姻里不要什么,更懂得自己最想要什么。岁月也以相亲相爱的五十年和更长时间的陪伴来回报她最长情的告白。
原来,幸福的爱情和婚姻,需要勇气,更需要智慧。
当我问沃伦先生,五十年前在上一段婚姻里受过伤,是什么让他有勇气开始时,他说:“虽然因为婚姻失败而有‘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芥蒂,但是在遇到海伦以后,那道关闭的心门彷佛被一束光推开,过往变得一点都不重要。”
▲ 海伦和小番茄(作者女儿)一起弹琴
沃伦说自己三生有幸,遇到这样优秀的女人,不仅不嫌弃自己是个只有高中学历、家徒四壁的穷退伍老兵,还始终相信、鼓励和支持自己,帮助他突破自己的人生局限。他钦佩海伦有才华有心胸却没有野心,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始终知道自己要什么,也带领着他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方向,更打心底感激和爱慕这个优秀的女人,给予他信任和爱,改变了他一生的命运。难怪有人说,真正幸福的婚姻,是让你成为更好的自己。这段五十多年的感情,两个人用互相扶持填满了岁月的回忆,也在他们现居房子的一砖一瓦里留下了爱的印记。
50 年前,他们现在住的房子只是一块空地,是沃伦一个人,从打地基起,一砖一瓦地造出来——真的就是靠着他一个人,除了二楼的房顶梁刚好赶上他远在关岛的弟弟回乡路过主动提出帮忙把梁上好,其他全部靠着沃伦一己之力和海伦搭把手的助力下完成的。
▲ 沃伦先生的日常
由于夫妻俩只是中学老师,先后出生的两个孩子加上海伦在前段婚姻带来的女儿,一家五口人日子过得也是紧巴巴,建房资金上常常捉襟见肘。夫妻俩秉承坚决不向银行贷款的理念,钱一点点攒,房子一点点建。从最先造好厨房和一楼卧室,全家人先住进去,再慢慢施工。至于材料,尽量使用最节约成本的方法。比如客厅的红砖和大梁是他们开着拖车四处寻觅有房屋拆修、准备扔弃废砖的人家,以几十美分收购的。整个房子主体耗时三四年完成,接下来四十多年时间里,房前屋后也在不断扩大,从泳池到花园,从后院到仓库,慢慢越来越丰富。家
想起一位美国朋友说的,“Brick by brick , inch by inch, step by step, that is how all great things are achieved.”——一砖一瓦,一尺一寸,一步一步,美好的东西就是这样长出来的。这个穿梭五十年的故事里,有两个有趣的灵魂,从青春到白头,相互欣赏,彼此需要,琴瑟和鸣,他们用自己的故事诠释了爱的勇气、担当和生活的智慧。
我期待着看到他们下一次钻石婚、白金婚的样子,真爱的岁月漫长,值得等待。
- END -
推荐阅读乡居纽约(一):美国寒门妈妈的梦想
金婚五十年
有些爱,不会随着身体衰老
各位读者们,一起在文末留言你的想法/故事吧!也欢迎点分享,给需要的朋友们呀。
因为公众号平台改变了推送规则,如果你还想如常看到我们的文章,记得点一下在看和星标哦,期待每个清晨和“不端不装,有趣有梦”的你相遇 :)
点“阅读原文”,加入“奴隶社会”朋友圈,诺言社区。